文化中国行 | 降生20年,巡演540场,影响数代东说念主,这朵“牡丹”为何20年常开不败_大皖新闻 | 安徽网
芳华版《牡丹亭》海报
12月1日晚,南京荔枝大剧院,芳华版《牡丹亭》3小时献技谢幕,掌声雷动。总制作主说念主、87岁乐龄的着名作者白先勇,手捏发话器走到舞台中央,委宛地说:“今天,咱们的压台戏就在南京。第540场芳华版《牡丹亭》圆满终结!”
由此,“牡丹花开二十年——芳华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系列活动”的66场献技画上句号。20年来,这部神话之作已在海表里献技540场,顺利入场不雅众上百万,其中75%是后生不雅众,是无可争议的步地级剧目。
新中国建筑75年来,昆曲史上有两部公认的里程碑式剧目。68年前,昆曲《十五贯》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20年前,芳华版《牡丹亭》降生、荡漾,被誉为“一出戏回话了一个剧种”。
最受接待的昆曲发蒙剧目、数代中国东说念主的芳华钤记、中国经典好意思学的代表……20年来,芳华版《牡丹亭》花开不败。更喜东说念主的是,如今昆曲满园“牡丹花开”,宇宙八大昆团家家《牡丹亭》热演,不雅众以年青东说念主为主体成为昆曲特有雀跃,白首昆曲绝对昂然了黑发芳华。
“芳华”席卷芳华
2004年4月底,芳华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1500位不雅众在台下如醉如痴。白先勇回忆说:“不雅众的温雅像波澜般向台上涌过来。我意志到,一个新的昆曲期间照旧驾临。”
20年间,芳华版《牡丹亭》踪影遍布内地60余座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乃至西洋多个国度,荣获国度舞台艺术极品工程等多项盛誉。同期,“芳华版”的“校园行”,开启了昆曲在现代东说念主文素质界限中的践诺,昆曲看成郑重开设的公选课程走进了多个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课堂,在海表里40余所高校献技超百场,在四川大学创下单场7000东说念主次的不雅演记载。
芳华版《牡丹亭》的第一代不雅众,齐已东说念主到中年。从这一代东说念主运转,看昆曲被列入好多中国年青东说念主的打卡“清单”,传统文化的底色暗暗染上,不管浅深。
芳华版《牡丹亭》的大陆首演是2004年6月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其时在西安上大学的22岁扬州小伙汪芒得石友信后,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赶到苏州,扛着小板凳看了三天戏,“那场所,果然东说念主山东说念主海!”汪芒状貌我方“一下子跌进昆曲大梦”,他买了全套影碟,在寝室里反反复复看了不下20遍。汪芒说,在二十几岁的年事,碰见这样一部作品,给心灵带来无比的震撼,东说念主生场所被透顶改革。在尔后20年的时光里,这个理工男成长为昆曲究诘者、词曲学学者。
湖南妹子陆梨青是2008年遇上了到武汉大学巡演的芳华版《牡丹亭》。正在上大一的她直言:“如同沙漠中迎来一场甘雨。”她从此成为伟貌飒爽的“昆曲义工”,东说念主称“昆曲戏迷华平分舵舵主”。如今,从事其他处事的陆梨青,依然在为昆曲奔忙,策动昆曲名家进各地高校举办讲座,累计超120场。她说,我方与昆曲的关系,等于“最长情的伴随”。
“《牡丹亭》是歌颂芳华、爱情、人命的戏,芳华版则是用芳华的演员命令芳华的不雅众,继续昆曲的芳华人命。”白先勇说。
芳华版《牡丹亭》的原版“CP”(搭档),也已东说念主到中年。“芳华版《牡丹亭》是咱们的第一部大戏,是咱们历久的芳华。”饰演柳梦梅的俞玖林、饰演杜丽娘的沈丰英,号称昆曲初代“偶像”。《牡丹亭》让他们整夜爆红。2007年,俞玖林、沈丰英双双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部剧男女主角同期摘梅,相当刻薄。
当今已担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的俞玖林说:“对我而言,芳华版《牡丹亭》不仅仅我的芳华驰念,更是从天而下的礼物,是一把钥匙,是一份千里甸甸的衣钵,是对我影响最深、见证我通盘艺术成长的一部大戏。对苏州昆剧院来说,芳华版《牡丹亭》更是具有里程碑敬爱,带来了关注和荣誉,把院团的艺术和科罚水准齐带上了新台阶,更遑急的是以这部戏为主轴,渐渐酿成了咱们团独具特质的‘昆曲新好意思学’,也使咱们在传统‘姑苏风韵’基础上酿成清新艺术理念。”
台上,是600年的昆曲,台下,是芳华的不雅众。苏州昆剧院的不雅众看望骄贵,芳华版《牡丹亭》带动了昆曲热,能够昆曲不雅众是通过芳华版《牡丹亭》初度清爽昆曲。数十年间,昆曲不雅众平均年龄下落了30岁。
解码“花开不败”
“芳华版”何以俘获这样多不雅众?在上海戏剧学院西宾朱栋霖看来,“这是一出中国文化的盛宴,是中国古典好意思学的告成。”
昆曲《牡丹亭》,本等于“经典中的经典”,是戏剧众人汤显祖最引以为傲的作品,“一世四梦,空隙处唯在牡丹。”
“尊重古典但不维捏古典,运用现代但不糜费现代”是白先勇联接苏州昆剧院制作芳华版《牡丹亭》时的理念。站在众人的肩膀上,“芳华版”以传统为根基,受命“只删不改”的原则,诚笃规复《牡丹亭》原著精髓。
昆曲名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提醒,为这部戏“添砖加瓦”。俞玖林、沈丰英这一拨其时平均年龄25岁的演员,芳华靓丽,一下子刷新了传统昆曲舞台主演的平均年龄。此外,脚本、服装、舞好意思、灯光,无一不锦上添花、唯好意思娴雅。
20年前初看“芳华版”时的惊喜,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西宾赵天为于今铭肌镂骨。她犹牢记这部剧的衣饰之好意思,200多套戏服齐由苏州绣娘一针一针绣出来——手绣的花朵才有头绪感。“杜丽娘的造型,去除了传统颜色耕种的绸带,只保留点翠、水钻等硬头面,流透露高雅检朴的好意思。台上12位花神,身上绣着12种月令花草,衣袂翩翩,一拂衣,一行身,台下全场饱读掌……”
“芳华版”如故一部击中东说念主心的戏。“《牡丹亭》故事的动东说念主在于,情不错超过存一火、超落后空,不错说这是中国体裁最深情、最放肆的作品。”澳门作者穆欣欣也曾在南京大学读戏剧体裁专科博士,她以为芳华版《牡丹亭》让现代不雅众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文脉。“戏曲舞台从演员到东说念主物气定神闲的安祥,传递的是中国气度、风仪和灵敏,何况能够潜移暗化影响到台下不雅戏者。”
白先勇我方更欣忭将之归结于一种文化醒觉:“21世纪初,校正通达已履历20多年,中国经济腾飞,同期西方文化多数闯入中国,这批在镇定环境中成长的后生学子,正在寻找我方的文化招供。芳华版《牡丹亭》的出现,让他们猛然发觉,底本我方的传统文化果然有这样雅致的艺术、这样动东说念主的阵势,是以响应才如斯浓烈。”
叩击心灵的文化回响,一层层浪荡在校园中。于今,芳华版《牡丹亭》照旧走进海表里40多所高校,植下更多“践诺昆曲的种子”。
“芳华版《牡丹亭》进北京大学一共5次,我齐是亲历者和见证者。尤其看到本年的宣传海报,顺利沿用了20年前的那张,果然让东说念主相当叹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西宾、文化产业究诘院院长向勇,从20年前起就参与芳华版《牡丹亭》进北大的对接职责。他印象深远:“白先勇敦朴至极强调,要让昆曲多进高校,培育后生不雅众群体。本年芳华版《牡丹亭》进北大的联系活动,咱们还至极邀请了中学生来到现场。”
北京大学启动“昆曲传承决策”,建筑了昆曲传承与究诘中心,开设了一系列昆曲赏识课,鼓舞了校园版《牡丹亭》的创排。在北大,《经典昆曲赏玩》被同学们称为“忠良”课程。以各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版《牡丹亭》伸开巡演,踪影开阔北京、南京、香港、台湾等地,获得多方讴歌。
在东南大学,芳华版昆曲《牡丹亭》后生献技东说念主才培训本年8月开班,来自宇宙29所学校的50名学生奋勇加入,他们将排出一部清新的校园芳华版《牡丹亭》。南京大学体裁院00后戏剧硕士杨想益同学担任乐队引导。她说,每一次学习和排演,齐能深远体会到昆曲跨越时空的魔力:“抛却‘文化遗产’的标签,你会发现她依然盼愿盎然,与咱们年青东说念主的阵势息息重叠。”
“牡丹”花开满园
20年前,初出校门的江苏省昆剧院演员施夏明,曾被苏昆借去芳华版《牡丹亭》剧组跑副角——此前,昆曲行业正处于低迷情状。台上演着戏,底下只坐着几位白首不雅众在打打盹儿。各大昆曲院团,家家齐有《牡丹亭》,但没契机演,也少有东说念主看。
如今,身为江苏省昆剧院院长的施夏明,早已担纲起我方的《牡丹亭》。
杜鼎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芳华版《牡丹亭》是业内标杆,她所引带的昆曲热,是让咱们统共昆曲职责者受益的。”施夏明目下是省昆传承版、精华版《牡丹亭》主演,他自恃地说:“省昆的《牡丹亭》票房在国内院团中名列三甲。”前年,施夏明携传承版《牡丹亭》赴巴黎献技,一票难求,返场谢幕7次。省昆三代“杜丽娘”张继青、孔爱萍、单雯齐凭借传承版《牡丹亭》摘得梅花奖。在刚刚截止的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中,苏、沪、京三地的五位“杜丽娘”同台,共同演绎了传承版《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以“五班三代”的弘大威望,创排了55出全本《牡丹亭》。2023年运转,这部全本《牡丹亭》启动宇宙14城巡演,并至外洋巡演。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记者说:“咱们既要摄取经典,更要传播经典,《牡丹亭》是昆曲舞台的精明明珠,咱们要让舞台上的牡丹之花怒放得愈加秀雅。”
此外,朔方昆曲剧院有“大齐版”《牡丹亭》,湖南省昆剧团推出“天香版”《牡丹亭》,永嘉昆剧团则有千里浸式实景献技《牡丹亭·游园惊梦》……牡丹花开,盛景连绵。
“芳华版”,也成为当下昆曲推剧推新东说念主的告成之说念。江苏省昆剧院《1699·桃花扇》《南柯梦》、朔方昆曲剧院芳华版《永生殿》《红楼梦》、上海昆剧团芳华版《永生殿》、永嘉昆剧团芳华版《张协状元》等,让昆曲“偶像”频出。芳华版《牡丹亭》也有了我方的“芳华版”,苏州昆剧院刘煜、周晓玥、徐昀、殷立东说念主等多梯队演员在大剧中成长起来。江苏省昆剧院出科不久的“昆五代”担纲芳华版《南柯梦》,也行将在2024岁末上演。
不啻“芳华”,芳华不啻。《牡丹亭》之后,苏州昆剧院贯穿推出传承剧目《玉簪记》《白罗衫》《占花魁》。新编戏《范文正公》中,俞玖林向大官生拓展,从“则为你如花好意思眷,似水流年”到“先寰宇之忧而忧,后寰宇之乐而乐”,令不雅众修葺一新。
杜鼎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江苏是昆曲的降生地,也无疑是“昆曲高地”。江苏省昆剧院险峻30多年没演过现代戏的禁区,连推《梅兰芳·昔时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现代戏三部曲,激发业内关注。最年青的昆山现代昆剧院则以《顾炎武》《梧桐雨》等新编优秀作品,呈现出不通常的风貌。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演艺集团总司理柯军说,传统戏曲是流动的,是要呼吸的,“新期间的艺术家面临传统时,需要有耐性和韧劲‘照着讲’,更要有连累和担当‘接着讲’,确切收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机、翻新性发展。”
新华日报·交织点记者 王晓映 高利平 顾星欣
部分图片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提供